2019年12月,南寧市科技局印發《南寧市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財政獎補實施辦法》(南科規﹝2019﹞3號),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現將相關政策說明如下:
一、南寧市出臺《實施辦法》的背景和意義?
答:研發經費投入可分為政府資金、企業資金、國外資金和其他資金投入。近年來,我市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偏小、強度偏低,與全區、全國平均水平及多數地區均有較大差距;研發經費投入結構不合理,企業投入意愿不強,政府資金拉動效應較弱。因此,我市研究出臺了《實施辦法》,通過改進財政資金支持方式,給予企業研發投入獎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研發活動積極性,對支撐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社會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8)25號)、《廣西壯族自治區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財政獎補實施辦法》(桂科政字(2019)69號)和《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寧市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南府發〔2019〕2號)等文件精神的具體舉措。
二、哪些企業可以申報研發投入獎補?
答:企業要獲得獎補,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南寧市行政區域內設立、登記、注冊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無財政資金使用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的企業;
(二)有自主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活動,且企業在稅務部門研發經費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期結束之前,已完成納稅申報,扣除財政經費后,享受了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規模以上企業需完成統計部門研發經費投入報統工作。
此外,為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為規模以上企業、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辦法》針對以上4類企業加大了獎補力度,推動加快企業成長,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申請獎補。
三、《實施辦法》中對于獎補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答:《實施辦法》規定了獎補的兩個組成部分。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的獎補包括基礎獎補和增量獎補,基礎獎補主要是針對企業上年度的研發投入金額總數進行獎補,增量獎補是針對企業相比上年度研發投入增加金額的部分進行獎補。同一企業可按規定同時申請基礎獎補和增量獎補。獎補資金按申報時間先后順序安排。財政資金優先保障基礎獎補。具體標準如下:
(一)基礎獎補
按企業上一年度自主研發經費支出額分段核算、累計獎補。
企業上一年度自主研發經費支出額不超過1000萬元(含)的部分,按支出額的4%核算;
超過1000萬元、不足5000萬元(含)的部分,按3%核算;
超過5000萬元、不足1億元(含)的部分,按2%核算;
高于1億元的部分,按1%核算。
年度內單個企業基礎獎補額不超過300萬元。
(二)增量獎補
在財政獎補資金預算總額滿足基礎獎補總額后,按企業上一年度研發經費增量的分別給予瞪羚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15%;科技型中小企業10%;其他企業5%的獎補。企業前一年度無研發經費投入的(以稅務部門數據為準),不列入增量獎勵范圍。
年度內單個企業增量獎補額不超過150萬元。
四、獎補資金的申報下達程序是怎樣的?
答:獎補資金的申報下達程序總共包括5個步驟:
(一)發布通知。市科學技術局根據年度財政獎補資金總額預算情況,制定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獎補資金申報要求,發布申報通知。
(二)企業申報。企業在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后,按照申報通知要求向南寧市科技局申報。
(三) 審查匯總。市科學技術局組織或委托科技服務機構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和匯總。
(四) 部門核定。市科學技術局聯合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稅務局對獎補企業和獎補金額進行核定,核定后的獎補名單在市科學技術局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
(五) 資金下達。獎補名單公示無異議后,由市科學技術局按相關規定下達研發經費投入獎補資金文件。
五、為更好享受《實施辦法》政策優惠,企業需要履行哪些職責?
答:企業需要履行的主要職責如下:
建立健全研發活動管理制度,加大企業自主研發經費投入,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依法依規填報統計、稅務報表和履行相關法律責任和義務;建立研發經費投入獎補資金使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和會計核算辦法,獎補資金統籌用于后續研發活動,做好研發活動臺賬管理,自覺接受監督檢查,配合管理部門統計監測工作。
六、《實施辦法》這一政策管多少年?
答:《實施辦法》自發布之日實施,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涉及獎補年度自2019年至2023年。
東創網是響應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知識產權強國、科技興國背景下組建的一個科技型、知識型、輕資產、重服務的新型科創服務平臺,利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改造傳統的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等科創服務,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政策大數據產品+知識產權+項目+資質榮譽的策劃、培育、申報、維護等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的新型科技創新服務。東創網持續為您更新相關政策~
【本文標簽】 南寧市 研發經費 財政獎補 東創知識產權
【責任編輯】東創知識產權